
 | 政治學與臺灣政治 第三版 2025年作/ 譯者:王業立 主編/王業立.蘇子喬.沈有忠.胡全威.劉嘉薇.鄭任汶.王啟明 著 | - ISBN:9786267410493
- 年份:2025
- 書號:00107673
- 開數:18
- 頁數:528
- 定價:690元
- 教師教學配件:
習題解答、教學用投影片
※教學配件僅供採用本書授課之教師教學參考用,無額外販售或索取。
| |
|
主編/作者
王業立
現職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
|
學歷 |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政治學博士
|
|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主任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主任
臺灣政治學會理事長
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
|
|
研究領域 |
選舉制度、投票理論、地方政治、比較政治
|
|
作者
蘇子喬
現職 |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教授
|
|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
|
|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考試院公務人員考試典試委員、命題委員、閱卷委員
國家安全局訓練中心講座
|
|
專長領域 |
比較政治、憲政體制、選舉制度、憲法與行政法
|
|
沈有忠
現職 |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
|
經歷 |
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理事長
台灣政治學會理事
台灣開放民主守望協會常務監事
考試院文官學院講座
考試院命題、閱卷委員
|
|
專長領域 |
比較政治、憲政體制、民主化研究、政黨與選舉等
|
|
胡全威
現職 |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教授
|
|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
|
經歷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
|
專長領域 |
政治修辭、政治傳播、西洋政治思想史
|
|
劉嘉薇
現職 |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兼任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政府民意調查諮詢委員會委員
|
|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
|
|
經歷 |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社會學系合聘助理教授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民意與選舉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
公務人員考試命題委員、閱卷委員、典試委員
|
|
專長領域 |
政治傳播、選舉與投票行為、政治社會化、民意調查
|
|
鄭任汶
現職 |
《鏡報》副總主筆
|
|
學歷 |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政治學研究所)
|
|
經歷 |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副教授
《聯合報》、《聯合晚報》政治組記者
《中時晚報》政治新聞中心記者、撰述委員
|
|
專長領域 |
媒體與政治、國會研究、政黨與選舉、新聞採訪寫作
|
|
王啟明
現職 |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
|
|
經歷 |
建國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靜宜大學兼任講師
東海大學兼任講師
|
|
專長領域 |
歐洲政經整合、國際政治社會化理論、歐盟環境治理、歐盟研究
|
|
本書從政治學的基本概念出發,依序探討政治哲學與意識形態、國家、政府、制度、行為、民主與威權體制、國際關係、全球化等主題,內容涵蓋廣泛且兼顧理論與實務。
新版更納入臺灣近年的重大政治變遷與國際動態,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俄烏戰爭對於國內政治和全球化議題的相關影響,幫助讀者掌握當代現象的脈動與發展。
理論與實務並重:除理論探討外,穿插臺灣與國際政治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
學習導向設計:各章有學習目標、政治觀察站、政治停看聽、名詞解釋與課後習題,引導學生掌握關鍵概念與深化思辨。
與臺灣相關的實務與資料:大量的臺灣元素,讀者在理解政治學重要理論之外,亦可對這塊生長土地的政治發展與實務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適用課程︰政治學、政治學概論、政治學導論等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大學及技專校院政治、社會、公共行政相關科系及通識、人文社會科學院學生。
第01章 政治與政治學 王業立
政治觀察站 政治與你我的日常生活有關嗎?
1.1 政治與生活
1.2 政治學的定義
1.3 政治學研究的次領域
1.4 政治學是科學嗎?
1.5 本書的特色
政治停看聽 馬基維利的權力研究
政治停看聽 政治學系的名稱
第02章 政治學研究途徑 胡全威、蘇子喬、沈有忠
政治觀察站 研究政治,AI 新利器!
2.1 古典政治學研究途徑
2.2 近代政治學研究途徑
3.3 當代政治學研究途徑
政治停看聽 首要學門:政治學
政治停看聽 何謂權力?
政治停看聽 政治學中的賽局
第03章 政治哲學與意識形態 胡全威
政治觀察站 該不該打房?政府應不應介入?
3.1 什麼是政治哲學?
3.2 公共爭議與三種價值取向
3.3 意識形態
政治停看聽 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觀點
政治停看聽 桑德爾的政治哲學觀點
政治停看聽 AI 對於自由主義預設的挑戰
政治停看聽 民粹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嗎?
第04章 國家與民族 胡全威
政治觀察站 「臺灣隊」還是「中華隊」?
4.1 國家
4.2 民族
4.3 兩岸關係與身分認同
政治停看聽 美國川普總統的購物清單
政治停看聽 祖國論:誰是誰的祖國?
第05章 憲法與人權 沈有忠
政治觀察站 集會自由與公民不服從
5.1 當代憲法的起源與類型
5.2 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5.3 我國憲法保障基本人權的內容
政治停看聽 剛性憲法?柔性憲法?
政治停看聽 立法院的權力與憲政秩序
政治停看聽 Scholl 兄妹:對於人權的吶喊
第06章 民主與獨裁 蘇子喬
政治觀察站 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
6.1 民主政治的意涵
6.2 民主政治的類型
6.3 民主政治的理論
6.4 民主政治的實際運作
6.5 獨裁政治
政治停看聽 公民社會
政治停看聽 政權與直接民主、間接民主的關係
政治停看聽 委任式民主
政治停看聽 多元政體
第07章 政治發展與民主化 蘇子喬
政治觀察站 臺灣民主程度位居全球「前段班」
7.1 政治發展
7.2 政治衰敗
7.3 民主化與三波民主化浪潮
7.4 民主化理論與民主鞏固
政治停看聽 曇花一現的阿拉伯之春
政治停看聽 民主程度的測量方式
政治停看聽 民粹主義
政治停看聽 轉型正義
政治停看聽 民主韌性
第08章 政府類型 沈有忠
政治觀察站 少數政府?分立政府!
8.1 憲政研究的內容與研究途徑
8.2 總統制與議會內閣制
8.3 半總統制與臺灣的憲政運作
政治停看聽 雙元民主正當性
政治停看聽 看守內閣?
政治停看聽 共治政府?分立政府?
第09章 行政部門 蘇子喬
政治觀察站 行政院的組織改造
9.1 行政部門的意涵
9.2 行政權擴張的原因與控制方式
9.3 官僚體制
9.4 臺灣中央與地方行政部門
政治停看聽 獨任制與合議制機關
政治停看聽 統治權威的三種類型
政治停看聽 國會監察使制度
政治停看聽 行政獨立機關
第10章 立法部門 蘇子喬
政治觀察站 2024 年國會職權修法引發的憲政爭議
10.1 立法部門的意涵
10.2 立法部門的類型
10.3 立法部門的組織與立法程序
10.4 臺灣立法部門的介紹
政治停看聽 肉桶立法與滾木立法
政治停看聽 委員會中心主義與院會中心主義
政治停看聽 立法院的黨團協商制度
政治停看聽 立委席次減半是否合理?
第11章 司法部門 蘇子喬
政治觀察站 臺灣的「國民法官」新制
11.1 司法部門的意涵
11.2 司法審查制度
11.3 臺灣司法體制的介紹
政治停看聽 司法積極主義 vs. 司法消極主義
政治停看聽 司法院長兼大法官人事任命的憲政爭議
政治停看聽 臺灣釋憲制度的重大變革——從大法官會議到憲法法庭
第12章 政黨與政黨體系 沈有忠
政治觀察站 新政黨出現,象徵第三勢力崛起?
12.2 政黨的源起與功能
12.2 政黨組織與類型
12.3 政黨體系
政治停看聽 黨政分離?黨政合一!
政治停看聽 臺灣是兩黨制嗎?
政治停看聽 社群媒體與政治素人
第13章 利益團體 鄭任汶
政治觀察站 選票、金主與利益團體
13.1 利益團體的定義與分類
13.2 利益團體的理論
13.3 利益團體的評價
13.4 遊說法
政治停看聽 公司、協會、自救會
政治停看聽 集體行動的邏輯
政治停看聽 臺灣的 K 街?
政治停看聽 美國的利益團體政治與政治獻金
政治停看聽 黨團協商
第14章 選舉制度與公民投票 沈有忠
政治觀察站 選舉制度與比例性偏差
14.1 選舉的功能與制度的分類
14.2 臺灣採用的選舉制度與影響
14.3 公民投票與罷免
政治停看聽 年輕世代、政治素人崛起的年代
政治停看聽 棄保、分裂投票?
政治停看聽 公民投票就是直接民主?
第15章 民意、投票行為與政治參與 劉嘉薇
政治觀察站 網紅與民意
15.1 民意
15.2 投票行為
15.3 政治參與
政治停看聽 AI 與選民投票行為
第16章 政治文化、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傳播 劉嘉薇
政治觀察站 政治走上街頭與政治文化
16.1 政治文化
16.2 政治社會化
16.3 政治傳播
政治停看聽 埃及將來的總統?
政治停看聽 網紅與政治傳播
政治停看聽 網軍的崛起與影響
第17章 網路民主與新媒體政治 胡全威
政治觀察站 網路謊言滿天飛,威脅民主運作根基
17.1 網路的興盛與衝擊
17.2 電子化政府、競選與線上會議
17.3 網路政治的特性
政治停看聽 人工智慧發展,更可能造成社群媒體中虛假訊息
政治停看聽 羊群效應
第18章 全球化與國際政治 王啟明
政治觀察站 「人工智慧」的影響
18.1 國際政治的研究主體
18.2 全球化的概念
18.3 外交決策與工具產出
政治停看聽 全球化的趨勢
政治停看聽 古巴飛彈危機
政治停看聽 俄烏戰爭中的元首外交
三版序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當臺灣的公民社會逐漸成熟後,愈來愈多的民眾體會到政治是重要的,它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中。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所面對的大小事情,幾乎都是在政治脈絡中發生,只要是涉及公共事務的層面,都脫離不了政治。政治的影響既深且廣,觸及人類群體生活所有的領域;它不僅影響著這一世代人們的生活,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下一世代子孫的福祉。
政治,就是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願不願意、喜不喜歡或了不了解它,政治都不會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二千三百多年前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指出:「政治是首要科學」,這句話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來看,同樣適用。政治既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那麼對於這門「首要科學」有著基本的了解與認識,便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關心政治,討論政治,甚至參與政治,這對於臺灣公民社會的建立,絕對是有正面助益的。然而當有愈來愈多大專院校的青年學子想要修習政治學時,卻常發現坊間政治學的教科書或譯著大多艱澀難懂,而專門提供給政治系本科學生使用的英文原文書,又過於厚重且缺乏「臺灣元素」,所以並不太適合一般大專院校不同科系學生的閱讀與教師的教學。
有鑑於此,本書邀集了七位目前在各大專院校相關科系任教的優秀政治學者,各就其專業研究領域撰寫各章節內容,希望提供一本適合臺灣各大專院校不同科系師生使用的政治學著作。在各章內容上,加入大量的「臺灣元素」,儘量使用與臺灣有關的例子或資料,以期讓讀者除了透過本書來了解政治學上許多重要的概念與理論之外,並且能夠對於自己所住的這塊土地上的政治事務有更多的認識,而能夠進一步的結合理論與實際,更關心自己的國家與社會。
自從 2017 年 5 月本書首次出版以來,感謝學術界的肯定與採用,並且提出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在 2020 年 10 月,我們進行了第二版的改版工作。而過去五年多來,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的政治局勢也起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本書自 2024 年 8 月起,便開始籌劃進行第三版的改版。在第三版中,除了將每章的內容、資料更新外,圖表、照片及插圖也做了更動。另外課後習題部分,不僅將原有的練習題和以國考題目為主的進階題都加以更新,並且也提供了習題解答,希望能對讀者提供更多的幫助。
王業立
2025 年 5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