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理學 第三版 2025年作/ 譯者:陳皎眉.孫旻暐.張滿玲.徐富珍.洪嘉欣 著 | - ISBN:9786267410400
- 年份:2025
- 書號:00107665
- 開數:
- 頁數:0
- 定價:即將出版
- 教師教學配件:
線上題庫、教學用投影片
※教學配件僅供採用本書授課之教師教學參考用,無額外販售或索取。
| |
|
作者/主編
陳皎眉
現職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講座教授
考試院顧問
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臺北市社會福利委員會委員
國家教育研究院心理學名詞審譯委員會委員兼召集人
懷恩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
婦女權益與永續發展聯盟副理事長
中國人事行政學會常務監事
考選部國家菁英季刊編輯委員
考選部醫學臨床技能測驗事務委員會委員
|
|
學歷 |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
|
|
經歷 |
考試院第 11、12 屆考試委員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
國立政治大學學務長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主任、所長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教授
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曾主持台視、中視、華視、中廣等廣播電視節目
|
|
研究領域 |
社會心理、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社會認知、態度改變、人際關係、性別關係、團體動力學、考選理論與行政等
|
|
著作 |
著有《心理學》、《心理學精簡版》、《社會心理學 》、《做個快樂的現代人》、《少年十五、二十時》、《激盪少年時》、《兩性關係》、《人際關係》等書,另發表專業學術論文上百篇
|
|
作者
孫旻暐
現職 |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暨性別平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
學歷 |
英國伯明罕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
|
|
研究領域 |
性別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人際關係與溝通、情緒管理、壓力與情緒管理、刻板印象威脅理論等
|
|
張滿玲
經歷 |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
|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博士
|
|
研究領域 |
社會心理學、團體動力學、華人人際關係
|
|
徐富珍
現職 |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
|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博士
|
|
研究領域 |
社會心理學、組織心理學、人際關係
|
|
洪嘉欣
現職 |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
|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博士
|
|
研究領域 |
社會與人格心理學、人際關係、正向心理學
|
|
為什麼別人家的狗狗會坐、會趴、甚至會裝死,而我家的狗狗連握手都不會?比較早走路的小孩就比較聰明嗎?為什麼人們對賺錢的股票很快就賣掉,而賠錢的股票卻一直持有?為什麼進去電影院的一瞬間眼睛好像什麼東西都看不見?為什麼有些人會自殺?憂鬱症或思覺失調又是什麼?人老了就會愈來愈笨甚至失智嗎?大腦在當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些生活上的疑問,都是心理學家感興趣的議題。他們也試圖用嚴謹的科學方法,蒐集資料、分析結果來回答這些問題!因此心理學的內容十分廣泛,也非常有趣、非常實用!它不但可以使我們更了解人類行為的原因,也可以讓我們更廣泛的應用於生活當中。心理學家 Maslow 說過:「對於一幅真正的好畫,你會隨著對它的了解程度加深,而更為愛不釋手。」那麼,你準備好要愛上心理學了嗎?
適用課程︰「普通心理學」、「心理學」等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大學、技專校院相關科系及通識課程學生。
第01章 心理學緒論 陳皎眉
封面故事:幸福入場券
第一節 什麼是心理學
第二節 心理學的早期發展與現代取向
第三節 當代心理學的各個領域
第四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心理學研究需要面對的倫理問題
第02章 行為的生理基礎 孫旻暐
封面故事:生理指數論性別?從心理學觀點談運動選手參賽事件
第一節 從生物學了解生理演變
第二節 神經元與神經傳導物質
第三節 神經系統與脊髓
第四節 人體運作的指揮官——腦
第03章 感覺與知覺 孫旻暐
封面故事:人工智慧:改變未來的心理健康與生活
第一節 感覺歷程
第二節 視覺、聽覺與其他感官系統
第三節 知覺歷程
第四節 知覺的檢定與辨認歷程
第五節 影響感覺與知覺的心理因素
第04章 意識 洪嘉欣
封面故事:沒有出國依舊有時差?!
第一節 睡眠
第二節 作夢
第三節 特殊的意識狀態
第四節 改變意識狀態的物質
第05章 學習 陳皎眉
封面故事:可愛的狗狗
第一節 什麼是學習
第二節 古典制約學習
第三節 操作制約學習
第四節 認知學習與觀察學習
第06章 記憶的多種面貌 洪嘉欣
封面故事: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
第一節 訊息登錄
第二節 訊息儲存
第三節 訊息提取
第四節 遺忘、錯誤記憶與失憶症
第五節 如何增進記憶
第07章 語言與思考 張滿玲
封面故事:與外星人的語言溝通
第一節 語言的要素與發展
第二節 語言發展的先天與後天之辯
第三節 思考的基石:心像與概念
第四節 思考的歷程:以問題解決為例
第五節 語言是思考的工具?
第08章 動機與情緒 徐富珍
封面故事:你知道社群媒體也會成癮嗎?
第一節 動機的性質與類別
第二節 動機的理論
第三節 情緒的性質、類別與影響
第四節 情緒的理論
第五節 情緒的調整
第09章 性格心理學 徐富珍
封面故事:腦部外傷而改變性格的 Phineas P. Gage
第一節 性格的特質理論
第二節 性格的心理分析理論
第三節 性格的行為理論與社會認知論
第四節 性格的人本理論
第五節 性格的生理取向與社會文化觀點
第六節 性格的測量
第10章 智力 洪嘉欣
封面故事:四肢發達、頭腦真的簡單嗎?
第一節 智力理論
第二節 智力測驗
第三節 解讀測驗結果
第四節 影響智力的因素
第11章 發展心理學 陳皎眉
封面故事:Still Alice/我想念我自己
第一節 生命的開始:從懷孕到新生兒
第二節 幼兒期與兒童期: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第三節 青少年期:激盪少年時
第四節 成年期:變動與挑戰
第五節 老年期:黃昏雖短,美景無限
第12章 社會心理學 張滿玲
封面故事:演算法有偏見嗎?
第一節 社會知覺
第二節 社會影響
第三節 人際關係
第四節 團體歷程
第五節 助人與攻擊行為
第13章 精神疾病與治療 孫旻暐
封面故事:誰說少年不知愁滋味——造成情緒困擾的生理成因
第一節 精神疾病的定義與診斷
第二節 精神疾病的症狀與成因
第三節 常見的心理治療
第四節 心理治療的相關省思
第14章 壓力與健康 張滿玲
封面故事:壓力怪獸
第一節 壓力是什麼
第二節 壓力與疾病
第三節 壓力的因應
第四節 適應不良與有效的壓力因應
第五節 壓力的積極意義與正向影響
三版序
「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不如謝天吧!」一代文學家陳之藩先生的這句話,真的是在完成本書再版工作時,我最深刻的感覺了!除了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四位共同作者、雙葉書廊曼瑄經理及其編輯團隊、本書各版的助理與祕書外,最要感謝的,也是本書得以完成的最大動力,應該要歸功於心理學本身就是這麼樣一個迷人有趣的學科吧!
小孩一哭就要抱起來嗎?比較早走路的小孩就比較聰明嗎?相似導致吸引,還是互補才能長久?有配偶的人真的比單身的來得長壽嗎?憂鬱症是什麼?為什麼有些人會自殺?思覺失調又是什麼?老了就會得到失智症嗎?團體一起做決定一定會比一個人好嗎?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為什麼會有社群媒體成癮,大腦在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以上種種有趣的問題都是心理學的重要內容。甚至有人說,心理學家只要看你一眼,就知道你在想什麼,就知道你的個性、智力,甚至有沒有精神疾病!其實心理學家並沒有那麼厲害,心理學也並沒有那麼神奇,但它的確探討了種種生活上常見的有趣問題。因此如何能夠將心理學的知識傳遞、教授給學生及普羅大眾,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希望透過本書,可以增進大家對心理學的了解,更希望讀完本書之後,大家都會愛上心理學。
本書三版大致維持過去二版的架構,但有兩個主要改變:其一是為因應很多學校的學期由十八週減為十六週,我們忍痛刪去了〈組織與領導〉這個比較進階課程的一章,以及每章最後較為深入的「焦點討論」單元,以精簡篇幅。其二是本書作者之一林宜旻博士,因為個人生涯規劃而出國,因此我們另外邀請洪嘉欣博士負責更新、精進原來林教授主筆的章節。最終本書三版共有十四章,首先介紹心理學的發展歷史,接著對人類的生理和認知運作,包含感覺、知覺、記憶、動機、情緒、人格、意識、智力等進行介紹。除了內在機制外,在學習、社會心理學等章節,則說明了人類的外顯行為,並且在發展心理學的章節,介紹人類從出生到死亡,不同年齡階段在生理、心理及社會各方面的改變。此外,因為心理學的另外一個重要功能是幫助人類適應社會,因此在〈精神疾病與治療〉及〈壓力與健康〉兩章為大家說明相關的議題。此次我們針對每一個章節內文進行改寫、修正與擴充,增加較新的研究內容、結果與統計數據等,同時也將每個章節的「Cover story」進行汰換,以期能更貼近讀者的日常生活經驗。另外如同前兩版,為了減少本書的篇幅,我們將 1990 年以前的參考文獻完全刪去不列入,也要特別請讀者原諒。
雖然本書作者群對於寫書一事並不陌生,但是因為心理學內容廣泛、理論與研究推陳出新,除了整編前一版的內容,還要加入近十年的研究結果與創新理念,該如何拿捏提供給讀者的知識之深度與廣度,實在是令人絞盡腦汁。尤其大家都是在教學、研究與行政的繁忙工作中,抓緊時間、認真仔細的完成各自負責的部分,殊為不易,特別再次感謝本書的共同作者富珍、滿玲、嘉欣、旻暐。另外也要感謝可愛的助理們妙婷、妮妮、芷頤、馥安在撰寫本書期間所提供的協助,當然還有雙葉書廊的羅曼瑄經理、責任編輯吳琦蕙小姐及其他同仁們,感謝你們對此書出版的用心。
本書內容極多,疏漏在所難免,尚祈各位先進及讀者們不吝指正。
陳皎眉 政大指南山下
2025 年 3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