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個體經濟學:原理與應用 第一版 2025年作/ 譯者:陳正倉.林惠玲 著 | - ISBN:9786267410394
- 年份:2025
- 書號:00107664
- 開數:
- 頁數:0
- 定價:即將出版
- 教師教學配件:
習題解答、題庫、教學投影片、學生學習資料
※教學配件僅供採用本書授課之教師教學參考用,無額外販售或索取。
| |
|
作者
陳正倉
現職 |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及兼任教授
臺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執行長
臺灣大學經濟研究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
學歷 |
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
|
經歷 |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
林惠玲
現職 |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及兼任教授
行政院主計總處普查評審會委員
臺灣大學「頤賢講座」主授教授
|
|
學歷 |
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博士
|
|
經歷 |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
|
|
本書是一本簡明實用的「個體經濟學」教科書,兼具理論闡述與實務應用。在介紹經濟學原理之後,書中結合最新的統計資料,透過多元視角,深入解析並驗證個體經濟理論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此外,本書也強調,現實世界中的個體經濟行為背後,皆由紮實的經濟理論作為支撐。
內容豐富且多樣化的BOX:以貼近日常生活個案研究幫助讀者輕鬆掌握理論與觀念;在觀念與思考單元,進一步強調核心觀念,並結合實例或問題,激發思考;至於法律與經濟與新聞報導單元,則聚焦於現實世界中的經濟現象與議題,讓讀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經濟學在當代社會中的實際運用。
廣泛且多元的練習題目:多元且豐富的題目設計,有助於讀者在練習中強化所學內容,特別是結合Excel 繪圖功能,增強學習效果,更能讓讀者掌握資料分析與視覺化的技巧。
本地化且新近的資料:以臺灣實際的資料來說明、驗證個體經濟理論的實用性。
適用課程︰個體經濟學、經濟分析(一)等經濟學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技專校院及大學之商學院暨社會科學院相關系所學生。
第01章 緒論
1.1 個體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2 個體經濟學的特質與經濟行為流程
1.3 修讀個體經濟學的目的
1.4 經濟理論與經濟模型
第02章 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2.1 消費者的偏好與效用
2.2 消費者的預算限制
2.3 消費者的均衡
2.4 無異曲線分析法的應用
第03章 個別需求與市場需求
3.1 個別需求
3.2 價格變動的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3.3 市場需求
3.4 需求的外部性
第04章 不確定情況下的消費者行為
4.1 不確定性與風險
4.2 消費者的風險偏好
4.3 降低風險的方法
第05章 廠商的生產行為
5.1 廠商的意義與發展
5.2 廠商的目標
5.3 廠商的生產函數
5.4 廠商的短期生產函數
5.5 廠商的長期生產函數
5.6 規模報酬
第06章 生產成本與規模經濟
6.1 成本的定義
6.2 短期成本函數
6.3 長期成本函數
6.4 規模經濟
6.5 短期成本曲線與長期成本曲線的關係
6.6 範疇經濟
第07章 產業與市場結構
7.1 產業與市場
7.2 產業(市場)的分類
7.3 產業結構或市場結構
7.4 市場結構(產業結構)的分類標準
7.5 市場結構(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
第08章 完全競爭市場與供給
8.1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質
8.2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決策
8.3 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供給
8.4 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
8.5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8.6 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供給
8.7 完全競爭市場的優點
8.8 完全競爭市場的缺點
8.9 完全競爭理論的應用
第09章 獨占市場
9.1 獨占廠商的目標 – 追求最大的利潤
9.2 獨占市場的短期均衡
9.3 獨占市場的長期均衡
9.4 需求彈性與獨占利潤
9.5 獨占與利潤
9.6 獨占地位的創造與維護
9.7 獨占的優點與缺點
9.8 獨買
第10章 獨占性競爭市場與寡占市場
10.1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10.2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10.3 獨占性競爭的經濟績效
10.4 寡占市場廠商的決策
10.5 寡占市場的經濟績效
第11章 供給與需求及供需原理的應用
11.1 市場需求
11.2 市場供給
11.3 市場的供給與需求 – 市場均衡
11.4 供給與需求的變動 – 均衡的調整
11.5 價格機能–一隻看不見的手
11.6 需求彈性
11.7 供給彈性
11.8 供給與需求原理的應用
第12章 廠商的訂價行為與策略
12.1 成本加成訂價法
12.2 成套銷售訂價法
12.3 搭配銷售法
12.4 差別取價
12.5 跨期差別取價與尖峰訂價法
12.6 兩段訂價法
12.7 限制性訂價法
12.8 掠奪性訂價法
12.9 品牌氾濫策略
12.10 超額產能策略
第13章 賽局理論與競爭策略
13.1 優勢策略
13.2 Nash 均衡
13.3 囚犯的兩難
13.4 重複賽局
13.5 序列賽局
13.6 阻止加入策略
第14章 生產要素市場
14.1 生產要素勞動的需求
14.2 生產要素勞動的供給
14.3 完全競爭勞動市場的均衡
14.4 完全競爭勞動市場廠商的均衡
14.5 非完全競爭勞動市場廠商的均衡
14.6 雙邊獨占
14.7 基本工資與失業
14.8 投資、投資的現值與利率
14.9 投資資金的需求
14.10 投資資金的供給
14.11 利率的決定
14.12 風險與投資
14.13 教育投資(人力資本投資)
14.14 土地的供需與地租
第15章 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與管制
15.1 政府對市場供需的干預
15.2 市場結構與政府管制
15.3 管制鬆綁
第16章 資訊經濟學
16.1 資訊的性質
16.2 資訊的蒐集
16.3 品質不確定與資訊不對稱
16.4 逆向選擇
16.5 資訊不對稱的解決方法
16.6 市場訊號
16.7 道德風險
16.8 當事人與代理人的問題
序言
自由經濟社會中,每一個人每天都會有食衣住行育樂醫的需求,而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就有廠商去生產供給各種產品。商品與勞務的供給與需求決定了商品與勞務的價格,整個經濟社會的生產與消費活動在價格機能的指揮下進行。
消費者在進行消費行為時,希望食衣住行育樂的慾望獲得最大的滿足(效用)。但因為她的所得(預算)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在預算限制下做出最好選擇。這是消費者每天必須面對的問題。
廠商在進行生產事動時,其主要目的是要獲取利潤,甚至是獲取最大利潤。但因所處產業結構、規模大小、成本高低、產能大小等影響因素,因而不一定能夠獲取利潤。廠商必須選擇一定產量下,成本最低的生產要素組合,或選擇一定成本下,產量最大的生產組合,藉此有效經營而獲取利潤,這是廠商必須面對的問題。
消費需求與廠商供給在市場價格機能下充分運行,而當價格機能不能充分運作時,政府就必須介入,以輔助價格機能的正常運行,以使得資源流向最有利的使用途徑。
政府官員在做公共政策的決策時,其目的在求取公共利益之極大。政府面對許多經濟問題,包括:促進競爭、防止獨占、減少環境污染、促進所得分配的公平、促進經濟自由及推動經濟發展,提高所得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可以採取不同的政策。而究竟應採取何種政策以使得公共利益最大,則是政府官員必須面對的問題。
資源擁有者(生產要素擁有者)在提供生產要素時,其目的是在追求所得之極大,因而會在許多替用途徑中,選擇收入最大的使用途徑。
總之,不論是家戶(消費者與資源擁有者)、廠商、政府官員,面對經濟問題時,必須做選擇。如何做選擇,以使得滿足極大或利潤最多、所得最多、公共利益最大是個別經濟單位必須面對的問題。個體經濟學就是分析與討論個別的家戶、個別的廠商及政府的經濟行為,以及不同市場結構下的消費者與廠商的行為、政府的行為與經濟績效。
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生而言,個體經濟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因為人們每天都要面對經濟問題,而經濟問題是生活或生存最基本的問題。因此瞭解個別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以及自己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而為了幫助同學瞭解個體經濟學,本書除了介紹個體理論與觀念外,我們以實際的個案、例子或數學來說明。讀者在研讀例題時,只要懂得最簡單的「微積分」就可以了。經濟學「邊際」的概念,就是數學「微分」的概念。再者,書中的例題除了以數學來表示外,我們利用excel 把圖形精確的呈現出來。從我們的例題中,讀者能夠瞭解「無異曲線」、「預算線」、「生產函數」、「成本函數」、「需求曲線」、「供給曲線」等各種曲線的長相,它們不是隨手畫出來的。我們希望透過圖形、例題的解說,能夠讓讀者更容易瞭解經濟理論與觀念。
拙著《個體經濟學》二版於 2020 年 1 月出版之後,許多讀者反應該書份量過多,難度較高,且較為偏重理論與數學模型。讀者們希望我們能寫一本比較簡單實用的《個體經濟學》。我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而且現在各個大學都將一個學期上課週數從原來的 18 週調整為 16 週。有鑑於此,我們於是參考各個大出版社出版的《個體經濟學》,及拙著《個體經濟學》二版的內容,費時一年多完成本書,並命名為《個體經濟學:原理與應用》。
本書主要著重於說明討論個體經濟學原理,在說明時以統計表、統計圖來呈現。在討論原理的應用時,主要是以臺灣現實經濟社會中發生的個體經濟現象為例子,而不是虛擬的資料。本書共分 16 章,首先討論個體經濟學的意義與內容(第 1 章),其次討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第 2 章)、個別需求與市場需求(第 3章)、不確定情況下的消費者行為(第 4 章)。然後討論廠商的生產行為(第 5 章)、生產成本與規模經濟(第 6 章)、產業與市場結構(第 7 章)。接著討論:市場結構與廠商行為及經濟績效(第 8 章~10章)。之後,我們將消費者的需求及廠商的供給放在一起,討論供給與需求及交易量的決定與價格機能及供需原理的應用(第 11 章)。之後我們討論廠商的訂價行為與策略(第 12 章)、賽局理論與競爭策略(第 13 章)。再接著討論:生產要素市場(第 14 章)、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與管制(第 15章)及資訊經濟學(第 16 章)。
本書除介紹個體經濟理論或原理外,著重個體經濟理論的應用,因此在介紹理論或模型之後,我們利用最新的統計資料,以「個案研究」、「觀念與思考」及「法律與經濟」、「新聞報導」的形式,來說明或驗證個體經濟理論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也用來說明目前現實世界中的個體經濟行為,其背後都是有很好的經濟理論的支持。
由於篇幅的限制及內容的選擇,本書將數學例題、數學附錄及單數習題解答,放在雙葉書廊的學習系統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查閱。
我們期望讀者唸了本書之後,能夠感覺個體經濟學實在是一門非常有趣、生動而實用的科學。本書得以完成,我們要感謝很多師長、同事、朋友乃至學生的幫忙,特別要感謝過去我們在撰寫《個體經濟學》時,幫忙的師長、朋友們。另外,要特別感謝行政院主計總處提供 110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資料。
由於時間有限,疏漏難免。個別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與經濟問題複雜多變,實在難以盡述,寫得不足或不好的地方在所難免,敬請社會賢達及讀者多多指正。謝謝!
敬祝
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陳正倉 林惠玲 謹啟
2024年10月12日於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