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請洽官方LINE】

  首頁  >>  中文圖書  . 資料首頁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第五版 2018年

作/ 譯者:劉碧珍.陳添枝.翁永和合著

  • ISBN:9789579096232
  • 年份:2018
  • 書號:00107317
  • 開數:16
  • 頁數:478
  • 定價:780元 
  • 備註:另有電子書,前往購買
  • 教師教學配件:
    教師手冊、習題解答、線上題庫、教學用投影片
    ※教學配件僅供採用本書授課之教師教學參考用,無額外販售或索取。

作者
劉碧珍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經濟學博士

陳添枝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學歷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翁永和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經濟學博士
       本次改版主要是納入最近國際貿易政策相關議題,包括數位貿易的發展(第 17 章)和美國川普總統的雙邊主義(第 15 章),這些對貿易政策均有相當衝擊。此外,更新區域協定(如 TPP)的最新發展以及環境保護議題(巴黎協定)的進展等。
介紹最完整,最能跟上文獻的發展,新增「全球供應鏈與中間財貿易」(第 4 章)、「附加價值貿易」(第 10 章)及「數位貿易」(第 17 章)。
■ 提供服務業貿易的完整討論。(第 17 章)
■ 介紹最新區域整合的發展,包括 TPP 和 RCEP。(第 16 章)
■ 討論中國貿易制度的改革和貿易發展。(第 12 章)
■ 介紹自荷蘭占領以來臺灣貿易發展史。(第 7 章)

適用課程︰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等相關課程。
適用對象︰技職院校、大學商管學院相關系所學生,亦非常適合國家考試之參考書籍。
第01章 緒論
 1.1 為什麼要研究國際貿易
 1.2 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1.3 國際貿易理論
 1.4 國際貿易政策
 1.5 世界貿易趨勢

第02章 李嘉圖模型:古典貿易理論
 2.1 早期的貿易理論
 2.2 絕對利益原理
 2.3 比較利益原理—李嘉圖模型
 2.4 貿易利得的由來
 2.5 工資率的決定
 2.6 李嘉圖模型的實證、應用與評估
 2.7 臺灣實例

第03章 特定要素模型:貿易與所得重分配
 3.1 特定要素模型
 3.2 相對價格變動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3.3 比較利益的決定
 3.4 自由貿易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第04章 Heckscher–Ohlin 模型:資源秉賦與貿易
 4.1 Heckscher–Ohlin 模型的基本假設
 4.2 價格、要素密集度與產出
 4.3 Rybczynski 定理
 4.4 Heckscher–Ohlin 定理
 4.5 Stolper–Samuelson 定理
 4.6 要素價格均等定理
 4.7 Leontief 矛盾
 4.8 全球供應鏈之發展—李嘉圖模型與 H–O 模型的運用

第05章 經濟成長
 5.1 經濟成長的型態
 5.2 經濟成長的來源
 5.3 提供曲線
 5.4 經濟成長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5.5 經濟成長的福利效果
 5.6 臺灣實例

第06章 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
 6.1 規模經濟、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
 6.2 內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3 異質廠商貿易模型
 6.4 產業內與產業間貿易的比較
 6.5 產業內貿易的衡量
 6.6 外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7 其他貿易理論—產品循環理論

第07章 臺灣貿易史
 7.1 明朝時期
 7.2 荷蘭時期
 7.3 明鄭時期
 7.4 清朝:鎖國時期
 7.5 清朝:開國時期
 7.6 日本時期
 7.7 戰後時期
 7.8 臺灣的貿易與比較利益

第08章 關稅與配額
 8.1 關稅的種類與長期趨勢
 8.2 關稅的經濟效果—小國
 8.3 關稅的經濟效果—大國
 8.4 最適關稅與福利水準
 8.5 有效保護理論
 8.6 進口配額
 8.7 配額與關稅的比較

第09章 非關稅貿易措施
 9.1 新保護主義的興起
 9.2 非關稅貿易措施的範圍與衡量
 9.3 傾銷與反傾銷
 9.4 補貼
 9.5 自動出口設限
 9.6 其他非關稅貿易措施

第10章 貿易干預的理論基礎
 10.1 保護國內產業與勞動就業
 10.2 利用及矯正市場的不完全性
 10.3 維持貿易的公平性
 10.4 附加價值貿易的意涵與貿易糾紛
 10.5 開發中國家關切的議題

第11章 臺灣的貿易政策
 11.1 1980 年以前的貿易政策
 11.2 1980 年以後的貿易政策
 11.3 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的爭議
 11.4 兩岸貿易

第12章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2.1 計劃經濟下的貿易體制改革
 12.2 中國對外貿易的特色
 12.3 中國開發區的發展
 12.4 中國外資政策的演變
 12.5 貿易結構的演變
 12.6 外人投資結構的轉變
 12.7 中國經驗的啟示

第13章 國際要素移動與對外投資
 13.1 要素移動與商品移動
 13.2 要素移動與社會福利
 13.3 要素移動的選擇
 13.4 對外投資理論
 13.5 政府對要素跨國移動的干預
 13.6 臺灣對外投資狀況

第14章 政治經濟學
 14.1 利益團體模型
 14.2 國家利益模型
 14.3 中間選民模型
 14.4 遊說模型
 14.5 政治獻金模型
 14.6 臺灣在 1980 年以前貿易政策的政經意涵
 14.7 臺灣在 1980 年以後貿易政策的政經意涵

第15章 世界貿易制度
 15.1 雙邊主義
 15.2 多邊主義
 15.3 GATT 及 WTO 的起源
 15.4 WTO 的基本精神
 15.5 GATT 和 WTO 的談判
 15.6 進口救濟
 15.7 智慧財產權
 15.8 政府採購

第16章 區域經濟整合
 16.1 區域經濟整合的種類與動機
 16.2 區域經濟整合的福利效果
 16.3 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趨勢
 16.4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16.5 歐洲聯盟—EU
 16.6 與臺灣相關的區域經濟組織
 16.7 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互補或衝突

第17章 服務業貿易
 17.1 服務業貿易的特徵
 17.2 服務業貿易的型態
 17.3 服務業貿易的障礙
 17.4 GATS
 17.5 世界服務業貿易現況
 17.6 服務外包
 17.7 數位貿易

第18章 貿易新議題
 18.1 農業貿易
 18.2 杜哈回合談判的進展與問題
 18.3 環境保護的議題
 18.4 競爭法的調和
 18.5 未來展望


Copyright ©2007 雙葉書廊.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106019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2號1樓
TEL:02-2368-4198 02-2368-7084 FAX:02-2365-7990 e-mail:pub@yehyeh.com.tw